通天岩茶文化及历史

阅读 :

赣州市通天岩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6。8公里处,经105国道直接进入景区,交通便捷。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古树参天、林木繁茂、洞壑幽深。

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五大岩洞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迹丰富,苏东坡、阳孝本、王阳明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了众多遗迹。

当年蒋经国在赣南期间曾经居住在这里。通天岩的第一胜景——忘归岩巨石横空,状若雄狮,极为壮观。有一个3米高、5米宽、10米长的扇形石洞。炎夏登临,洞内清风徐来,暑意顿消,令人流连忘返,故言“忘归”。


本文标题:通天岩茶文化及历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3.html

相关文章

  •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

    茶源茶史
  • 茶叶的贸易历史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 唐代,於...

    茶源茶史
  • 惠明茶的历史渊源及产地环境

    历史渊源《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861年),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惠明长老和畲民在寺周围辟地种茶。《景宁县志》载,清同治...

    茶源茶史
  • 安化千两茶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1821年(清·道光元年),陕西茶商汇款或以羊毛、皮袄至安化换购黑茶,该茶经精制后蒸揉踩制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更改包装形式,换成小圆柱形,称为“筒子茶”或“花卷茶”;起初每支重一百两,称“安化百两...

    茶源茶史
  • 茶叶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

    茶源茶史
  • 中华茶文化的化身

    在过去2007佛山茶文化博览会上在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隆重举行。这届博览会规模大、档次高,给市民带来茶享受的同时,一块72斤重的“千两茶”以其售价580万元而让广大市民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条长条“千两茶”...

    茶源茶史
  • “信阳毛尖”系列之一:你一定不全知道的“信阳毛尖”的独特历史

    “信阳毛尖”,你想了解的关于“信阳毛尖”的知识都在这里。这是关于“信阳毛尖”的第一篇文章:信阳毛尖的历史传承。信阳茶的传入信阳毛尖是很受欢迎的传统绿茶,要想认识信阳毛尖这样优异而独特的名茶,了...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马锅头与马脚子

    在茶马古道上,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马脚子”(藏语叫“腊都”)。马脚子们大多出生贫寒,为生计所迫才走上赶马的路,因为走茶马道不仅艰苦异常,而且还十分危险。在当时,赶马人可以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在有些人眼中,他们就是些...

    茶源茶史
  •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

    茶源茶史
  • 六堡茶产地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历史渊源?

    产地环境梧州市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市位于东经111°51&prim...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